德育原则有哪些,德育的八个原则是什么


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 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 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

2.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

3.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

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

4.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

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

5.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征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

6.因素原则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
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同时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 如,小学生在读一年级时,让他们学习国旗、党旗, 从小走党的路线 。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讲明道理,疏导理想 。 同时,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 注意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 如,学生打人了,就要了解其为什么打人,教育其打人是不对的,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其明白错了 。 不能呵斥辱骂学生,尽量要正面鼓励 。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 因此,在教育学生是一方面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宽严适度 。 另一方面要对学生严格,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严格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做到 。 如教学时,一个校长承诺学生,如果学生能够保持学校及其附近周围环境干净整洁的话,就当面亲吻一头小猪 。

推荐阅读